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9:57: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論文

篇1

這個原理涉及生物、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方面。它認為,無論生物、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的輸入與輸出相對平衡。又稱協(xié)調穩(wěn)定原則,涉及生物、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三個方面。結合此原理,我們可以觀察到大學英語寫作課堂中的教與學并沒有達到輸入與輸出動態(tài)平衡,而是處于一種失衡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學校并不會給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專門的英語寫作課,教師是在大學英語這門公共課中,穿插講解寫作,有時也會進行大學英語四級寫作的專項練習。但是由于大學英語課時有限,除了聽、說、讀、譯,能夠分配在寫作講解或練習上的時間就少之又少,根本無法保障學生有足夠的輸入量。同樣,學生花費在寫作的時間更是有限,除了教師布置的寫作作業(yè),據(jù)筆者對所在學校學生的觀察,學生基本上不會去主動進行寫作練習。根據(jù)輸入輸出動態(tài)平衡原理,在設計研究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輸入和輸出量。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技術,建立一個小型的英語寫作教學系統(tǒng),包括寫作技巧、寫作策略、四六級范文、佳作欣賞等項目。而對于學生的輸出,可以借助在線批改系統(tǒng),結合教師批改,要求學生進行多稿寫作以保證學生在寫作方面有足夠的輸出量。

二、生態(tài)位與生物群落

生態(tài)位(niche)最早由Grinell于1917年提出,定義為:“恰好被一個種或一個亞種占據(jù)的最后分布單位。”Elton將生態(tài)位定義為“生物在其群落中的功能狀態(tài)”,從而使生態(tài)位與棲息地概念相區(qū)別。1957年Hutchinson提出了生態(tài)位的多維超體積模型。在這種模型中,他認為生物在環(huán)境中受到多個資源因子的限制,每種因子對該物種都有一定的適合度。在語言學習中,完整的生態(tài)平衡系統(tǒng)由教師、學生和教學環(huán)境等組成,系統(tǒng)中的各個要素都有其相應的生態(tài)位,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在維護生態(tài)的平衡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的外在條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種類組成,外貌結構,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彼此影響,具備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體。而構成群落的各個物種對群落的貢獻是有差別的,通常根據(jù)各個物種在群落中的作用來劃分群落成員型。其中包括優(yōu)勢種(dominantspecies)和建群種、亞優(yōu)勢種、伴生種、偶見種和罕見種。這些種通過不同的多度、密度和蓋度等,對生物群落的穩(wěn)定和生長繁殖起一定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生態(tài)主體,學生種群也在該系統(tǒng)中處于中心位置。在學生種群內的不同級別的學生也擁有各自的生態(tài)位。他們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在群落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但中國的學生往往習慣于個體學習,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教師可以根據(jù)教與學的具體要求,采取措施促進學生生態(tài)位的重疊與分化。就大學英語寫作而言,同伴互評是寫作反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利用生物群落和生態(tài)位的概念,加強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寫作互評中的合作,對于我們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耐度定律和花盆效應

篇2

1.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三十年發(fā)展狀況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未來發(fā)展方向研究 

4.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銜接:現(xiàn)狀與思考 

5.高職院校英語教學EOP轉向及其影響因素探究 

6.再論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 

7.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yè)化與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公共化——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8.從日本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看我國外語教學目標調整 

9.一個具有顛覆性的外語教學理念和方法——學術英語與大學英語差異研究 

10.《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 

11.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 

12.高校開展專門學術英語教學之瓶頸與對策芻議——以法律英語教學為視角 

13.淺談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4.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英語教學 

15.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策略研究 

16.淺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減負提質 

17.快樂嘗試小班化英語教學 

18.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任務型教學模式 

19.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語言學教學分析 

20.淺析中職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策略 

21.淺議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分層教學 

22.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 

23.用“情”來凈化學生的心靈——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滲透 

24.基于交際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25.淺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利用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勢 

26.關于初中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

27.淺談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28.論“小先生制”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兩極分化中的運用

29.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淺析

30.對初中英語高效教學的思考 

31.深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促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 

32.從中介語僵化看高職會展英語教學 

33.從應用語言學視角看英語文化導入教學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語寫作教學問題及改進措施 

35.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36.情景教學法在高職旅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37.淺析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監(jiān)控評價體系的建立

38.淺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39.英語語音智能測評軟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開發(fā)和應用

40.“對話教學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41.限制交際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因素

42.關注視障生特殊需要,開展有效英語教學

43.談語篇分析理論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44.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45.論詞源學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46.初中英語教學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聽力語料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作用 

48.初中英語教學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

19.交際性教學法視角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探究

50.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xiàn)象對策探討

51.幼兒園英語課堂常規(guī)教學思考

52.多媒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淺談小學英語教學原則

54.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建議

55.如何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閃光 

56.淺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優(yōu)勢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業(yè)英語教學研究 

58.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60.互動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61.論文化背景知識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62.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63.職業(y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64.關于大學英語教學ESP論的一點思考 

65.對中國英語教學宏觀模式的思考  

66.行業(yè)英語需求狀況調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67.專業(yè)英語教學探索——計算機與網(wǎng)絡的運用

68.基于微課的翻轉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影視英語課堂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態(tài)英語教學效率評價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礎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授課主體的互動式課堂教學探討 

71.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教學新模式初探——南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紀實 

72.基于ESP課程體系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學連續(xù)體模型探索

73.建構和完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管理體系——一個解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視角

74.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75.大學英語教學背景下翻譯教學的個案研究  

76.轉變教學理念,建立新的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 

77.旅游管理專業(yè)英語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門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yè)英語學習行為特征的分析 

78.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79.走出中國英語教學的歷史誤區(qū)——外語教學的哲學思考 

80.《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實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yè)知識課程的影響分析 

81.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 

82.通用英語教學轉向學術英語教學的探索——清華大學公外本科生英語教學改革設想 

83.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的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學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為例 

84.從外語學習角度看大學英語教學和考試的改革 

85.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與反思 

86.從中外合作大學學術英語教學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 

87.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88.大學英語教學的動力機制構建——研究現(xiàn)狀與理論思考 

89.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應對策略的研究 

90.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構建 

91.從教學要素角度探究多媒體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策略 

92.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探析——獨立學院英語課程改革實踐個案研究 

93.我國第一份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文件的制定與說明 

94.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研究——再論聽說與讀寫的關系 

95.從通用英語到學術英語——回歸大學英語教學本位 

96.外籍教師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透析——一份中國學生問卷調查整理分析 

97.翻轉課堂及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98.基于網(wǎng)絡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 

篇3

關鍵詞:課題研究 多媒體網(wǎng)絡 課程資源庫 高中英語教學

 

一、什么是校園課程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其核心內容及功能包括并達到如下要求: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wǎng)絡進行備課、資料查詢、參與教師培訓等工作,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wǎng)絡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式、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活動。資源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規(guī)范性;資源內容具有權威性、實用性;資源更新及時、形式豐富、容量大。資源庫中設置學科素材、教參中心、課件資源、試題庫、教學拓展、教學論文、信息技術等欄目。 

二、理論依據(jù)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理念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耙詫W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理念為校園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網(wǎng)絡輔助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門課程所提供的知識點,而且還拓寬了原有的知識面。 

2.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體驗、實踐、探究和合作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充分開發(fā)課程資源庫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有效方法。這一理論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服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人為本,以導為核心,牢牢掌握啟發(fā)、點撥、調控的主動權。這一理論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學生是否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的全體性、過程的合作性、資源方法理念策略的開放性、知識習得的實踐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這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是建構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英語教學仍然以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網(wǎng)絡資源,以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它在如下兩個方面對教學活動起輔助作用:(1)提供一個支持師生利用網(wǎng)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環(huán)境,包括備課、授課、復習、答疑、討論、完成和提交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等。(2)為課程提供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支持師生通過網(wǎng)絡共享有關的課程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教材、講稿、課件、模擬考題、參考資料等。 

三、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其中利用現(xiàn)代的計算機以及在其支持下的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計算機,尤其是現(xiàn)代的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系統(tǒng),不僅以其聲畫并茂、形象直觀吸引著學習者,而且它所能達到的師生交流、及時反饋功能也吸引了廣大的教師。具體來說,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系統(tǒng)突出多媒體和網(wǎng)絡兩項功能:多媒體教學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xiàn)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并使外語教學突破了教學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人們原本不能在此時此地聽到看到的知識信息不僅聽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傳遞的范圍廣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遠了,人的各種感官都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又由于是網(wǎng)絡,它可以完成其他教學輔助設備所無法完成的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師生交流的任務。 

四、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媒體與網(wǎng)絡在聽力教學活動中 

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而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局限于老師說,學生聽;磁帶讀,學生聽。學生所動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菰锏慕虒W形式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在多媒體與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進行這項教學就要生動得多。例如:我把一學期的課文及單詞的錄音整理為mp3放在校園網(wǎng)與班級電腦上,學生可以自行下載,每天早讀,值日學生可以打開電腦,播放給同學聽與跟讀。利用《空中英語教室》進行聽力訓練。因為它配有相應的圖像材料有助于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對話語言所適宜的環(huán)

境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達到準確運用的目的。定期為學生播放原版電影或有聲讀物,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fair lady,brave heart等,培養(yǎng)學生語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聽力水平。網(wǎng)絡同時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遠程聽力訓練及更為有趣的活動形式。另外,我還向學生推薦了兩個非常有用的英語學習網(wǎng)站: listeningexpress.com,從中學生可以收聽voa special english, bbc world news等英語節(jié)目; 4english.cn,從中學生可以收聽收看非常有趣的英語節(jié)目,如:經(jīng)典電影片段、電影配音、新聞聽力等等。

2.媒體與網(wǎng)絡在閱讀教學活動中 

利用網(wǎng)絡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字、聲響及圖像材料。僅僅是教材中的那么一點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能達到高考所要求的閱讀水平的需要的。結合教材主題、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性材料進行教學來豐富和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如在學習澳大利亞一單元時,我們可以隨著攝像機的鏡頭,跟隨英語導游,游歷廣袤的澳洲,觀賞澳洲特有的動物;在學習處理廢物一單元時,我們在教室里便可看到英語解說的回收利用廢紙和易拉罐生產(chǎn)過程的影片和利用風能的科幻影片。學習cloning一文時,可以利用flash,把晦澀難懂的克隆技術變的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尤其是文科的同學。 

3.媒體與網(wǎng)絡在寫作教學活動中 

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使用英語的環(huán)境有限,網(wǎng)絡中的師生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充分使用英語的環(huán)境。在學習選修8第2單元cloning時,本單元的作文任務為表達正反觀點的作文,我進行拓展協(xié)作訓練,將“手機的利與弊?”這一話題在我班的qq群里,讓學生發(fā)表看法,互動性很強。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探討之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以習作的形式利用e-mail發(fā)給老師,老師閱讀后將學生習作中的一些好的,漂亮的句子與不夠到位或表達錯誤的句子分別摘錄出來,再在屏幕上點評,從而在互動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這比單靠一根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省時,但高效多了。 

五、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結果 

1.課程資源庫的網(wǎng)絡資源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 

網(wǎng)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輸入材料,校園網(wǎng)對網(wǎng)絡報刊、雜志和論壇進行分類和整理,通過鏈接和引用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帶入適合自己需要的泛讀天地。 

2.實現(xiàn)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利用資源庫網(wǎng)絡教學資源,教師不再是主要的知識源,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知識的探索者。在教學形式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獨霸講臺,壟斷黑板”模式,寓教于樂,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去展示、去開發(fā),打破課堂教學封閉性、單調性。 

3.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正如應用語言學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們實際上不能給學生教會一門語言,我們只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于外語學習的環(huán)境?!闭n程資源庫輔助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控制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點擊校園課程資源庫的網(wǎng)絡,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查詢所需的課件資源、試題庫等獲取信息,自主學習。 

當然,要真正使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廣泛地運用于英語教學的課堂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如:怎樣提高教學密度,合理安排課四十分鐘時間;如何使多感官的學習更好地符合認識規(guī)律,加速學習進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等;如何使資源庫為人所有,而不是使用者被資源庫的內容所牽制,未經(jīng)篩選拿來就用等等,這些都是新的課題,需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解決。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2.張明敏.網(wǎng)絡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