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骨骨折治療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28 11:32:00

導語:舟骨骨折治療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舟骨骨折治療分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共有13例,男8例,女5例。年齡21~62歲。病史時間14~85d。其中復合傷11例,均為舟骨腰部骨折,經(jīng)X線診斷,保守治療無效或加重。

1.2手術方法手術切口自第一掌骨基底部,經(jīng)“解剖學鼻咽窩”向近端至其近商2~3cm做一S形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可見橈神經(jīng)淺支及頭靜脈,分別予以分離和保護,于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切開筋膜,分別向兩側牽開,即可見橈動脈深支位于切口內。注意加以保護,分離并向尺側牽開橈側腕長伸肌腱,顯露腕關節(jié)關節(jié)囊,縱行切開關節(jié)囊即可顯露舟狀骨。顯露骨折部位,清除斷端積血塊及嵌入的軟組織,于橈骨近側取1cm×0.5cm的骨,給予植骨。力爭得到解剖復位,用布巾鉗和或克氏針初步固定,根據(jù)骨塊體積及受力大小選擇相應粗細、長度及數(shù)量的螺釘。術中垂直骨折線鉆孔、測深、攻絲,尾部用埋頭器處理后擰入螺釘,尾部如突出給予修整。對所有手術后患者均予石膏或支具制動3周,拆除外固定后逐漸加強負重訓練。

2結果

患者術后獲隨訪6~20個月,平均18個月,傷口均1期愈合;骨折于1~3個月內達臨床愈合,無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積液?;颊哧P節(jié)功能恢復滿意。根據(jù)美國骨科協(xié)會(AASO)關節(jié)功能評價:優(yōu)9例,良3例,可1例,優(yōu)良率92.3%。

3討論

使用可吸收內固定材料代替克氏針或鈦釘優(yōu)點: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吸收內固定材料最終降解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在人體內可完全降解吸收;b徐又佳等[2]研究表明使用可吸收內固定材料,骨折愈合的成骨階段超微結構未受影響,成骨過程完全正常;c可吸收內固定材料植入人體后其初始強度可維持16~24周,故可達到松質骨骨折及部分不負重皮質骨骨折內固定的要求;d促進骨折愈合:由可吸收內固定物中含有促進骨折愈合的物質。因此,骨折愈合較金屬內固定物者更快,可吸收內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學特性允許骨折有微小的活動,而這種活動對于加速骨愈合是必要的;e使用方便,操作簡便,無磁性影像,不會影響患者進行CT、MRI檢查的結果;f可在體內降解,無須二次手術取出。

缺點:a作為新興的內固定材料,存在價格昂貴;b適應證局限及可吸收材料的特異性并發(fā)癥:局部液體積聚,無菌性炎癥等;c可吸收材料的強度弱于金屬內固定物,在骨折術后早期仍需適當外固定輔助。本組有1例發(fā)生局部積液,經(jīng)對癥處理后治愈;d骨折固定時,骨折面間的壓力不夠,有時骨折面間仍有間隙,不如微型鋼板固定牢靠。

摘要:目的總結可吸收釘治療舟骨骨折的經(jīng)驗和教訓。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應用自身增強-聚乙酯(self-reinforcedpolyglycolicacid,SR-PGA)、自身增強-聚丙酯(self-reinforcedpoly-L-Lacticacid,SR-PLLA)可吸收螺釘手術處理舟骨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齡21~62歲。手術時間為傷后14~85d。應用SR-PGA全螺紋釘13枚,術后用腕中位及橈側屈位石膏外固定。結果患者術后獲隨訪6~20個月,平均18個月,傷口均1期愈合;骨折于1~3個月內達臨床愈合,無再移位、感染及局部積液?;颊哧P節(jié)功能恢復滿意。根據(jù)美國骨科協(xié)會(AASO)關節(jié)功能評價:優(yōu)9例,良3例,可1例,優(yōu)良率92.3%。結論可吸收內固定釘治療關節(jié)內及關節(jié)周圍骨折,免除了患者二次手術取出內固定物的痛苦,是一種有效和較為理想的方法。

關鍵詞:舟骨骨折;可吸收釘

參考文獻

[1]胥少汀,于學均,劉樹清,等.改良張力帶鋼絲內固定治療髕骨骨折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中華骨科雜志,1987,7(4):309.

[2]徐又佳,鄭祖根,王曉東,等.可吸收固定材料對實驗性骨折愈合影響的超微結構觀察.中華骨科雜志,1996,16(10):653.